分卷阅读110
书迷正在阅读:[综英美]我的后台有这么大!、武将宠妻手簿、(血族)供血不足、嫁给宠妻教科书、权相是棵含羞草、818我那死后披马甲回来的审神者[综]、又是青春年少、年少的欢喜、大笑拂衣归、我的微博能算命
。曾经有一个五品监察御史大夫参从二品外放总督纵子行凶,强抢民女,折子递上去之后就被通政司给拦住了,当时的通政使还笑话这个御史死鱼眼睛不懂事,不知道人家正得宠吗。结果第二天上朝督察院御史台左右御史大夫携另十二道监察御史,在大殿上狠狠发作了一回,喷的是口水四溅,顺手还把通政使也给参了,罪名就是欺上瞒下,逢迎高位。最后,涉及这件事的所有在职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倒了霉。这么好的学习地方赵秉安自不会错过,尤其赵五爷还是御史台掌事人之一,那方便之门简直不要太好开。赵秉安在御史台锤炼半年多的口才在这场辩会上施展的淋漓精致,他抓住一个薄弱的地方就开始猛烈攻击,在场人只能看见太学馆的那位年轻的有些过分的馆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费多少功夫就逆转了局面,把丽正书院这边堵得哑口无言。最后结果不消多言,赵秉安既然出手就没有错漏的可能。凭着这一战养出来的气势,赵秉安领着太学馆很快踏平了剩余几家书院,不仅坐稳了他馆首的位置,还在京城里再次打响了赵家十公子的名号。其实京中闺秀更多称呼赵秉安为无缺公子,原本嘛,十就有圆满之意,这位赵家十公子的出身、相貌、才学、人品皆是出类拔萃,实是挑不出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唯一遗憾的可能就是他早已定亲,平时又低调的很,除了诗会很少参加娱乐活动,所以与其碰面的机会少之又少。赵秉安出够风头之后也没有得意忘形,毕竟这只是人家派出来的探路石,正主到现在还没出手呢。确实,等江南三大书院来人之后,国子监四大学馆纵是严阵以待,也差点招架不住。江南文风鼎盛,人才辈出,除了文人雅士之外也尤胜产辩士,前面几场比诗书画赋,纵使双方都憋着劲,但场面也还算是端的住,双方都没撕破脸。等到最后心儒论道的时候,好家伙,说是刀枪剑影也不为过。心学对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推崇已经到了巅峰的境地,他们坚持书中传承的品德思想足以治理天下,正道沧桑,吾辈必先修心才能治世,“必先知而后行”,这个顺序不能乱!儒学不以为然,他们主张入世炼心,在实务中获得真知,完善己身,“明善通达”,无有经历,何来通达。这在心学看来就是急功近利,没修炼到家就出去做官,这不是祸害百姓吗,难不成天下苍生就是拿来给你们练手的,忒厚颜无耻了些。双方各执己见,互不妥协,在道场上辩的是昏天黑地,期间言语之激烈,寸寸如刀。赵秉安和其他三位馆首是主要的炮火口,正对着另三家书院的领头羊。所承受的压力之大,非常人可以想象。他们也不怂,反正这事已经争执了数十年,他们对对方的路数也摸得差不多了,就这个路数辩下去,他们未必会输。好在朝中早就注意到了这场比赛,两方学子都是才华横溢之辈,将来都是国之栋梁,不能折在辩场上,所以翰林院提前请出了几位士林前辈临场压阵,就是为了防止事情发展到不可控的局面。眼见两方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几位老先生当即出面调和,最后裁定此为平局,再加上前几场比试中,赵秉安在书法和围棋对弈上赢了两场,四门馆馆首杨文清在画艺上胜了一场,国子监以微弱优势胜了江南三大书院。这可是破天荒的大喜讯,尤其看见对面江南那群人铁青的脸色,国子监这边更是群情沸腾。这也是国子监使的障眼法,赵秉安先前打出了偌大的名气,在江南那边的眼里肯定是这次主力军,而且通过祭天那件事后,有心人都知道这小子擅诗强赋,有急才。谁能想到他居然还藏着一手好书法,那字迹力透纸背,没个十几年真练不出来。而且谁也没料到国子监这次居然弃了除道辩之外所有重头戏,反而在这些“小道”上下功夫,卑鄙的以场次赢了他们。赵秉安当时出这个主意的时候也是出于无奈,国子监的底子比起三大书院来到底薄弱许多,真要跟人家真材实料的干,那不是自取其辱吗,现在虽说赢的不大光彩,但好歹保住了国子监的颜面。赵秉安后来打听了,这次江南一行人,来得没有几个灵魂人物,换句话说,人家根本没把国子监看在眼里。或许在江南来人眼里,只有以湖湘书院为代表的东南儒学算得上是他们的对手。这件事让赵秉安清醒了很多,这些年顺风顺水的差点让他的心态都失衡了,幸亏这次自己开了眼界,不然在别人奋勇向前的时候,他还抱着自己那点成就沾沾自喜呢。送走江南来人后,太学馆诸生就发现原本就很勤勉的馆首更加发奋了,那股学习的劲头简直让旁观的他们都觉得羞愧,所以后来赵秉安提前结业,国子监里的人都不以为奇,那样的劲头速度不快才有鬼了。现在京城里不少人都在观望,看赵秉安会不会参加这次秋闱,如果参加的话,他还能保住自己头名的成绩不败吗,本朝还未有过一个六元及第呢,这赵家十公子如果能拿下解元头衔,那可真就离这个目标靠近了一大步,到时候说不得能青史留名呢。就连永安侯府上的几位爷,也没少想过这件事。三爷希望幼子能乡试之后再成亲,也是抱有几分这样的想法在里面。第78章苏州出事隆宝三年,原本只剩几天,永安侯府就可以顺顺当当的过完这个年,没成想,午夜宴都预备好了,苏州那边却传来了噩耗——府上四少爷在出巡时不慎坠马,重伤垂危!永安侯府一片哗然,三年了,整整三年,老四眼看着马上就要熬完任期,世子早早半年就已经给吏部打了招呼,给儿子预备了一个顶好的实缺,就等着开春一到就把人接回京来,却偏偏最后关头功亏一篑!世子收到消息之后,把书房砸了个稀巴烂,愤怒担忧之下,竟吩咐大少爷立刻出发去苏州把他兄弟好好的带回来。苏州就是个泥潭深渊,已经搭进去一个老四,怎么还能把长孙派过去。再说了,老大想借人陆家在苏州的兵权把老四接出来,也得想想人家愿不愿意出力吧,以为用孝道压着大孙子就行了,也太天真了,说不得老四没死在苏州那群人的算计下,就在回京的路上被陆家人给收拾了。老爷子压根就没让大少爷出门,侯府远在京城,苏州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除了陷在那的老四,谁也说不清,他们不能轻举妄动。世子膝下就两子,老大长子嫡孙,平时府上看得最重,可这不意味着他就不重视那个庶出的小儿子啊,嫡庶有别,原本小儿子就从侯府里捞不着什么,为了老大自己还得时不时的压压他,不让他出头,上回更是为了府上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