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书门 - 言情小说 - 穿成反派渣爹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13

分卷阅读213

    到战事平息,国公府势必不肯善罢甘休,即便主将大人在凉王麾下效力,恐怕亦是难以全身而退。

“主将大人,其实,其实您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惩戒齐怀远的。”

苏锦楼嗤笑一声,“齐怀远不过是一个绣花枕头,这种人若是不施以重刑,难不成还留着带回家过年吗?再说,就因为他的任性妄为,让多少将士惨死沙场?明明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若是没有他,我军此刻早已班师回朝了。”

罗广山默然,在场的几个领将皆沉默不语,是啊!上万士兵,就因为齐怀远过家家般的指挥,均战死沙场,与数万忠魂相比,打在齐怀远身上的三十军棍又算得了什么?若是可以,他们真想将那厮的命留在战场祭奠枉死将士的在天之灵。

苏锦楼自从了解到战败的前因后果后就在心里制定了大致的计划,军队中不论是仅剩的五千壮丁,还是其余上阵杀敌的士兵,对齐怀远定是恨之入骨,只有平息将士们心中的怨气,才能凝聚人心积聚力量一举破敌。

“让军医给齐怀远上药,上完药后立马让人把他送回汴京,一路上好好替他宣扬一下所做出的丰功伟绩。”

“这……这不好吧,”赵柯迟疑道,“这不是加剧了您与定国公府的矛盾吗?而且,齐怀远毕竟是圣上亲自任命的,您这么做……”

赵柯并不明白苏锦楼此举的用意,齐怀远是圣上精心挑选出来的主将,苏锦楼明显是想大张旗鼓的宣扬齐怀远延误军机擅自改变军令一事,这不就相当于踩着齐怀远去扇圣上的脸嘛,苏锦楼这样做,就算他立下不世之功,都会被圣上打压。

大庆最高决策者是皇帝,就算苏锦楼在凉王麾下,可凉王是皇帝的儿子,儿子权利再大,能大的过老子?苏锦楼此举无异于自断前程,这是有多想不开啊。

赵柯再次劝道,“主将大人,请您三思。”

“照我的话去做吧,那些死去的将士需要一个公道,只有将事情宣扬出去,朝廷才会严惩国公府,即便这是在自打嘴巴,但为了平息民怨,圣上终究会降罪于国公府。”

赵柯急道,“可您的前程……”

苏锦楼伸手制止,“无需再劝。”

只有将事情宣扬的人尽皆知才能激起民怨,加上先前白荻入侵,藩王内乱不顾百姓死活,这两件事加在一起,足以让百姓对大庆朝廷彻底失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战争,需要百姓的支持,亦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至于报复?前程?真到平息叛乱班师回朝的那一刻,恐怕整个大庆都易了主,他又何惧区区的报复呢?

第122章用兵如神

苏锦楼当众惩罚了齐怀远,明显感觉军中的气氛缓和了许多,底下的几个领将对他也甚是恭敬,这种恭敬并不只是浮于表面的尊敬守礼,而是打心底里透着股亲切与信任。

苏锦楼觉得这事太过戏剧性,虽说他来此之前确实想收服人心,将这些领将收归己用,但他原本的计划是打算带领将士与叛军先斗上一两场再徐徐图之,不曾想头一天就让几位领将心悦诚服,由此可见齐怀远是多么不得人心。

叛军大军压境,即将突破青州境边界,局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苏锦楼即刻召集几位领将商量对敌策略。

苏锦楼身为主将,有调兵遣将的权利,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坐镇主场负责指挥作战,而不是逞个人英雄孤军奋战。

而当初对抗白荻之时,他的职位是教头,负责听命于胡珉,在战场上带着士兵冲锋陷阵,教头与主将,二者职位不同,所负责的任务自然也不尽相同。

说到打仗,眼前总会浮现出两军对垒,列队于旷野之上,一方将军出阵,跃马扬枪,高声喊道,“尔等何人敢与我一骑打?”

这里的一骑打就是单挑的意思,见有人挑衅,另一方坐不住了,军队后方的强弩手均是摆设,傻乎乎的看着敌将单枪匹马在阵前叫骂,然后己方阵营派出一将,驱马杀奔过去,与敌将战作一团,两边士兵均擂鼓助威,大声吆喝,给予将领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等一方领将被挑落马下,战败方就会再出一将继续和敌将单挑,直到一方的所有领将全部败北,胜方就会擂鼓出兵,一举将对方拿下,整个过程好像过家家一般,全军胜败皆系于领将一身,后方压阵的士兵都是摆设,此事看起来似乎可笑至极,但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主将单挑的方式多存在于礼乐时期,为的是鼓舞士气,减少杀戮。

上古蛮荒时期没有国家,只有部落,那时武器匮乏文化底蕴浅薄,部落之间的战争就是互殴,你给我一拳我踢你一脚,拳拳到rou,残忍血腥,毫无规则可言。

后来发展到礼乐时期,这个时期的战争更注重于仪式,国与国之间要想开战,攻方先给欲攻打的国家写一封信,宣告要攻打某国,且约好某月某日在某地相见,双方十分守信,在指定地点见面后先排兵布阵,若是有一方摆阵完毕,另一方还未摆好阵型,先摆好的一方会耐心十足等待对方做好战前准备。

在开打之前,攻打的那一方会告知对方为何要打仗,若是被打的那一方给出的答案让人满意,则双方鸣金收兵,若是无法令人满意则敲鼓开打,打完后,战败的一方溃逃,战胜的一方只能追击到五十米开外的地方,再远就不能追击了,这叫点到为止。

看到这里,旁人会觉得古人打仗未免太过儿戏,和过家家似的,但一来古人讲究礼仪与守信,所谓“先礼后兵”不外如是,二来古人从心里来说是厌恶战争的,即便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也是尽量减少损失避免将士死伤过多。

从“武”这个字来看,武有“止戈”之意,纵观历史上的兵书,多以心战为主,比如“不战而屈人之兵”,“上者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讲究不费一兵一卒取得战争的胜利。

真正造成将士大规模死亡的是战争时期,这个时候打仗就变成真正的战争了,国与国之间不轻易交战,一旦交战必是倾举国之力。

另外除了在战场上被杀死的士兵,绝大部分的伤亡都是发生在溃散途中,一旦有一方处于劣势或者主将被杀,士兵就会产生怯战情绪,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在逃亡过程中踩踏、自相残杀等现象是最常见的,这种伤亡才是造成损兵折将的首要原因。

如今,大庆内乱,虽是自家人打自家人,但不彻底分个输赢是不会停战的,故而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双方都顾不上什么礼仪不礼仪的了,只要能打赢,谁也不会在乎你用的是什么计策。

打仗讲究的是战术和阵法,战术是临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