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书门 - 言情小说 - 宋穿之懒皇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0

分卷阅读110

    殿里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范大人和包大人这些知道迁都、运河之事的重臣们。

他们不知道该哭还没焐热的银子马上就要被花完,还是该震惊于官家的“立求在年底的时候把国库花完”的大气魄。天可怜见,大宋立国百年来,这好像还是第一次国库满了,虽然原因想起来就羞愧的慌。

至于那些事先不知情的大臣们,更是被官家的一串儿花银子计划震惊的无以复加。燕京那是什么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虽然赎回了,可它还是紧挨着辽国。官家要把都城迁到燕京,合计着是要领着他们拿人头做防守。

燕京通往江南的运河需要在洛阳中转,所以官家还要修建运河,这运河是那么好修的吗?想想隋炀帝修建运河的后果?就算他们对待修河工就和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这么大的工程怎么也要修个几年甚至十年以上。

至于建设北方港口之类的事儿,若是平时他们确实是要反对一下,辩一辩、争一争,此刻却是都没心思顾及--对比迁都和开运河,其他都是芝麻小事儿。

官家端坐着耐心的等待,面色平静,目中带笑。过了好一会儿,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琢磨明白了的大臣们,比如司马光大人,代表保守派首先站了出来。

腹中打好了草稿,想要严词激烈的反驳,可是他瞅着官家嘴角那抹懒懒的笑容,大眼睛中无辜干净的眼神儿--严肃不起来。司马大人把想说的话儿憋在嗓子眼儿,小无奈的挤出来一句。

“微臣认为,迁都和修建新运河的计划,请再商议。有言,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rou相对,人情所愿也。守乡不动才是正理。”

官家没有说话,还是一副懒懒的表情,满脸都是欢喜的笑影儿。准备一起上阵反对迁都之事的保守派们一时间都是偃旗息鼓,心里委屈、无奈的呐喊着--我们在讨论严肃的国家大事,官家。

没奈何,就算他们知道官家在耍赖皮,却是实在无法对着他的笑脸凶起来。

苏轼大人看着保守派们憋屈的模样,在心里笑了笑,代表官家的老师,中间派一脉,站出来表态,“从燕京到扬州直接开凿运河,可能要花十多年的时间。若定下要迁都,微臣以为不必等运河的完成,越早准备起来越好。”

蔡襄大人随即出列附和,“微臣附议。燕京有天险,还没有黄河水患,地理位置确实比汴梁好。”

老师们的支持让官家小开心,嘴角的笑容放大,大眼睛闪闪放光。

大臣们眼巴巴的瞅着他们的小官家,天真烂漫、纯净天然的俊俏少年郎发自内心的高兴模样儿,让他们情不自禁的想笑,想乐呵。

有的人在心里暗自憋笑,脸上肌rou抖动;有的人在心里努力的提醒自己,要稳住,坚持住,不能被官家的小模样影响--官家的可爱喜人就和他的智慧才华一样的惊天动地,每每有不合“常理”的举动和言词,都因为忍不住跟着他笑一笑,然后不知怎么的就答应了下来。

而且官家还有一个本事--他不睡觉的时候,尤其是开心的时候,不管在多么严肃的场合、听着多么激烈的反对声,他都能安然自若,最后把其他人感染的忘记了最初的目的,只顾跟着他乐呵。

范大人对于官家的“懒皮”之态也忍不住想笑,然后他就直接笑了出来,微笑着出班奏道:“都城的选择中,安全当为第一考量。汴梁不如燕京的地理位置是事实,微臣支持迁都。至于迁都的具体时间,苏轼大人说的对,定下来后就宜早不宜晚。”

范大人的态度就代表了辅政大臣们的态度,代表朝中改革派和亲近改革派人的态度,一瞬间朝堂上的风向大变,官员们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迁都和开凿新运河,把其他原本坚定反对的人引得摇摆起来--顺着这些支持迁都之人给出的理由思考,好像--确实有道理?

官家把殿里诸位臣工的表情看在眼里,心里愈加欢喜。

庞籍大人这些快要致仕养老的大臣们继续垂头不语。他们的考量就比其他人多多了。琢磨着官家抛出来的大计划,计算着自己家几代人在汴梁经营的这么多年,如果迁都家族或者个人会有的损失和机会等等。

老臣们尽管知道迁都已经是势在必行,可都还是一副静观其变的态度,经过展昭和白玉堂的提醒已经有心里准备的官家完全不受影响。

不甘心的保守人士和明确表示支持迁都的人开始了激烈的争论,一直安静如鸡的宗室们突然站了出来,就听东平郡王赵德文中气十足的说道:“我等支持迁都。至于从扬州到燕京直接修建大运河,更是造福黄河两岸百姓的大好事,可为。”

“一国之都乃是祖定,后人岂能更改?”汴梁望族出身的保守派中坚人物王大人立马跳出来。

对着官家凶不起来,对你东平郡王可不需要注意态度。

可是事实说明,作为宗令的东平郡王也是不好“凶”的,和他谈“祖定”更是大误。

“何为祖定?当年大宋建国定都的时候,太=祖皇帝他老人家选择定都汴梁,只是无可奈何之下的一时之计也。虽然汴梁有汴河,但是汴梁不靠山险,还有随时会爆发的黄河水患,文韬武略的太=祖皇帝岂会不知道?”

年迈的东平郡王振振有词,满脸都是对太=祖皇帝英明神武的骄傲。

随着最近各种大事儿的发生,慢慢的调整心态,也想有一番作为的平郡王赵曙跟着出列,姿态恭谦,语气真诚,“我等认为,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当年是没有选择,只能在汴梁和洛阳之间选一个。”

“没有看到燕云十六州被收复是他老人家毕生的遗憾,既然官家完成了大宋几代人的最大愿望,有了更好的定都选择,当然是迁都。”

面对宗室们一副“如果祖先们活着肯定也会迁都”的无赖架势,王大人张口结舌的退败。司马大人眼见好友王大人被宗室们打回来,犹自不想放弃的他挺身而出,和和气气、语重心长的解释,“迁都之事花费巨大,国库的银子应该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

大臣们瞬间沉默、低头,没有人再开口。不明白原因的官家小疑惑,看看时辰,他感觉自己有点儿饿了。

包大人看懂了官家眼里流露出来的不解和饥饿,刚要出班发言把这个事儿定下来,就见东海郡王刷的站出来。

最擅长欺软怕硬、狐假虎威的东海郡王可没有其他人的顾虑,自觉跟着官家走就是抱住了官家大腿的他,语气非常的不客气,“银子赚来就是花的,不花赚银子做何?大家伙儿都把银子留在家里,都攒着不花,岂不天下大乱?”

其实东海郡王更想说的是,“你以为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