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书门 - 言情小说 - 八十年代锦鲤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21

分卷阅读421

    们可得好好看着。”

刘干部赶紧摆手:“这是全国性质的,可没光逮着谁不放。”

“要我说啊,为什么查税收?那就是国家没钱。国家没钱应该去找那些官倒啊。”

食客挑高了眉毛,“这刚才摆在厂门口,动都没动一下,两天功夫就翻了三倍的价格,中间那差价谁吃了?它们可交税没有?”

店堂里哄然大笑,不少人纷纷附和。

刘干部苦笑着朝那人拱手作揖:“这您可难倒我了,咱就是一个小办事的,管不到他们头上去。”

那人冷笑起来:“不抓大鱼专门盯着虾米,那就查不出来个什么三四五。”

请来的早点师傅在厨房门口喊:“生煎包好了啊,谁要生煎包趁热。”

众人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了,不少人端起碗去排队。

早上店里头人手少,大家得半自助式用餐。

林蕊一边跟数学题奋斗,一边给王奶奶出主意:“咱们还得建员工宿舍,这样才能留住人。”

现在人找工作,尤其是外地过来打工的,肯定首选是包吃包住。

据说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人的幸福指数会急剧下降。

这是增加千把块钱工资,都没有办法弥补的损失。

王奶奶点点头:“是这么个理儿。”

现在她请的外地打工者,晚上只能在一楼睡行军床打铺盖。

时间久了终归不是个事儿。

人家也是爹生娘养的,总不能累了一天,连个能躺平了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林蕊撺掇着王奶奶:“咱们在附近找块地,盖个几栋小楼,专门给职工做宿舍。”

王奶奶惊了一跳,盖小洋楼当宿舍?

钢铁厂的职工到现在还挤在筒子楼里头呢。

再说了,他们这个店总共才请了多少人,哪里需要几栋小洋楼。

林蕊眼睛珠子骨碌碌直转,情真意切地劝老人:“奶奶你想啊,这宿舍除了咱们店里头请的工人以外,是不是还可以租给其他人?”

钢铁厂那么多职工还没解决个人住房问题呢。

眼下按照国家政策,一时半会儿再盖新工人小区根本不现实。

领导干部拿不出大钱盖楼,掏点儿小钱租房子给职工住,总不是问题吧。

这样一来,不也相当于改善了职工的住宿条件吗?

少女的眼睛闪闪发亮,热切地看着老人:“奶奶,咱们这样是不是也在为国家排忧解难?”

王奶奶侧着脑袋琢磨了一会儿,哎哟,是这个道理。

房子盖起来以后,楼下还是可以做小吃店,也不用多大,满足附近居民生活需要就行。

至于楼上空着也是空着,租给厂里头,安排职工过来住,的确是个办法。

那么多人住在鸽子笼里头,看得实在不象话。

国家领导不是说了吗?要先富裕的带动后富裕的,这样才能共同富裕。

她点点头:“嗯,回头我找人打听打听去,看这附近还有没有房子卖,或者有没有地可以用来盖房子。”

林蕊喜得简直要当场翻跟头。

房子呀,足足几栋楼!

就算以后饭店生意亏成狗,单凭这几栋楼,王奶奶将来也是妥妥的亿万富翁。

30年后可是有企业因为早早为员工买了职工宿舍,结果房价飙升,就单凭那两套房直接拯救了一个公司。

少女哼着小曲坐上苏木的自行车,拍着少年的后背:“起驾!”

她开心地吹着口哨,唱起歌来:“正月里来好风光哦,四月红军就要来。”

少年却闷闷的,不吭声。

林蕊笑嘻嘻地在他背上弹琴:“怎么啦?”

苏木沉默半晌,忍不住开问:“你到底还要不要盖那个房子?就是用井水跟太阳能保温保清凉的。”

说好了要一起盖房子的,结果蕊蕊早就把这件事情抛到九霄云外去,光他一个人,还傻乎乎的惦记着。

他还特地找物理老师商量,画了好几张图纸呢。

他都想好了,墙要刷成什么颜色,窗帘该选哪种布料。

最好有院子,院子里头也能种葡萄。

前面是红灯,苏木停下车。

少女眼睛珠子一转,直接将少年的脑袋扭过来,笑容满面地看着他:“吾若得之,必以金屋藏之。”

她眨着眼睛,拍拍少年的肩膀,“放心,姐都说了,跟着姐有rou吃。我肯定给你盖座大房子,金屋藏娇。”

苏木的脸腾的一下成了朝霞,他结结巴巴:“我,我是男孩子。”

“哎哟,男女平等啊。”

少年羞愤的蹬着自行车往前跑。

林蕊伸手捏他耳朵,逼着问:“要不要?你要不要?”

少年轻轻的“嗯”了一声。

林蕊哪里会满意,死命揪人家耳朵,催促道:“快说,要还是不要?”

苏木小小声地应答:“要!”

林蕊得意地吹起了口哨,比鸽哨都明亮。

便宜你啦,小子,看姐对你多好,还给你盖房子呢

第199章倒卖不能停

林建明从厂长办公室出来的时候,陈副厂长已经在楼梯口等了许久。

他一见人,赶紧将林建明迎进自己的小办公室。

“老林,你不急着做决定,还可以再好好考虑一下。”

陈副厂长的话一出口才惊觉自己刚才抽的烟太多了,满嘴的烟味,简直呛人。

好在林建明并不在意,还主动伸出手:“老陈,给我一支吧。”

陈副厂长递上烟卷,兀自苦口婆心地劝告老友:“这个事情咱们可以慢慢研究,慢慢考虑,总不能强买强卖。”

在钢铁厂做的好好的,上头突发奇想,就把人调去纺织街道工厂,领导也得考虑一下底下人的感受。

林建明点燃烟后,吸了一口,微微一笑:“既然厂里头已经掌握了讨债的要门,我再继续做这个,其实也没多少意义。我服从组织的安排。”

陈副厂长眉头紧锁,伸手轻轻敲着桌面:“我说这话不仅仅是因为咱们之间多少年的交情,更是为了厂子着想。”

讨债的难度有多大,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就好比国家给了政策,大家都去做同一桩生意。可挣钱的,永远都是少部分。

中间的人情往来和尺度把握,哪里是随便换个人就能做好的。

一个不好,不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反而会将前人打下的基础全都毁掉。

等真到那一步的时候,想要补救,那真是比登天还难。

林建明笑笑,反过来安慰陈副厂长:“其实也没什么,大家都是常来常往的,彼此间都有交情。只要不出大格,后面陆陆续续地再回款几百万,应当不成问题。”

陈副厂长叹气:“你这真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