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书门 - 言情小说 - 穿成李世民他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7

分卷阅读57

    ,而杨广的脸皮挺厚的啊,“不打算谢朕?”

最该谢的是李昭,然而不要脸的皇帝讨谢,一群人也就朝着杨广作一揖而谢道:“多谢陛下。”

杨广能感受到他们的心不甘情不愿,更想到李昭凭这样一只纨绔子弟建起的兵马都能不曾损兵折将的攻下诸多城池,他没理由不如李昭,而且高句丽的王前些日子发来看文书暗暗指责大隋出兵不义,占他们的城,杀他们的人,指的无非是李昭夺下新城一事。

“朕欲调集天下兵马,亲征高句丽。”杨广目光灼灼,他需要战功,他的父亲没能做到的事,他要做到,高句丽,当年与他的父亲称了臣,却不执臣礼,不曾进贡,而且在李昭拿下他们的新城之后,还敢指责大隋,这是当了自己与大隋平起平坐,也与他这个皇帝平起平坐?

杨广想到李昭所说的三年之内拿下高句丽,开头李昭打得很好,三年的时间却是太长了,一年,他要倾国之力,一年之内拿下整个高句丽。

“陛下,李昭将军眼下仅领一万兵马便接连告捷,陛下若觉得兵马太少,不妨多派些兵马再给李昭将军就是,何必御驾亲征,费天下兵马以对抗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国。”

进谏的人是个中年男子,面容严肃,一番话说来明明可以很动听的,却无端让人听着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杨广道:“费天下之兵马拿下一个小小高句丽?”

“李昭当日与朕许下承诺,道是要在三年之内拿下高句丽,朕以大隋国而征之,志在一年拿下高句丽,朕要用高句丽告诉天下各国,对大隋不恭者,高句丽就是下场。”

说来说去都是为扬大隋的国威,证明自己罢了。

当皇帝的人,没有一个不想扬名立万,也没有一个不想开疆辟土的。

然而因为一个皇帝的私心,倾一国之力而灭一个国,朝中劝谏的人太多。

可惜杨广一句都听不进去,执意而为之,到了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杨广调集天下的兵马,甚至以百姓而为兵,一举往高句丽去。

声势之浩大,李昭听说的时候只本能地问道:“陛下究竟想干什么?”

“扬我威名,立我大隋的威严。”刘文静如此答之,李昭想到只从旁人的耳朵里听说过的事,杨广征高句丽,几乎要毁了整个中原大地,高句丽没能踏平,却引得天下动荡。

李昭道:“我说三年平定高句丽,陛下领兵马而来,道是一年之内要平定高句丽,到时候陛下平定了,我的时间不够我算不算赢?”

刘文静本以为李昭会关心其他的事,没想到却不是,闻之李昭的话开怀的笑起来,“更短的时间拿下高句丽,自然是三娘子赢的。”

“我怕到时候会有人鸡蛋挑骨头,说什么高句丽不是我拿下的,而是陛下拿下的,到时候我就……”

亏大发了。李昭心里暗暗补一句,刘文静道:“三娘子以为陛下出征必能赢?”

“希望能赢。”李昭真心的想,刘文静却听出她话里的另一个意思,笑笑地道:“希望能赢,但是三娘子知道,想赢不容易。”

送人头什么的,并不是说人多就好,反而因为人多的事,很多人都顾不上,最后会不会如愿,得看仗怎么打。

“倾一国之力若是不能亡了一个高句丽国,怕是大隋要因此再起动乱了。”刘文静感叹一声,李昭闭嘴,“大概是觉得我连夺两城也没多少伤亡太容易了,故而都不拿高句丽的兵马当回事,倾一国之力,更能轻易地拿下高句丽的城池,亡高句丽的国对吧?”

人的心思不难猜,一番说来,刘文静附和地点头,“三娘子说得极好,世事难料,正是如此道理。”

李昭一声轻叹,“先生你说,我都露出真本事,表明了自己并不是只有一张嘴说说而已,而是有真本事,陛下怎么就不愿意相信我一回,而是非要自己折腾?”

“作为一个皇帝,自己有没有功有什么关系?治国安民有文臣,兴国平天下有武将,各司其职,当皇帝的只要安生地坐在龙椅上,抚定各方的矛盾就好,为什么非要想不开的亲征?他是容不下臣子有功,还是想揽天下之功?”

问题问出来,引得刘文静赶紧的挥手道:“三娘子慎言,有些话自己清楚就好,千万别说出来,说出来了,接下来大家的日子都不好。”

叫人听到了还以为李昭对杨广有什么不满,对朝廷又有什么不满,那就不好了。

李昭一声轻叹,“果然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摇头晃脑的想不明白,刘文静道:“只怕陛下亲征,未必再让三娘子为先锋了。”

虽然李昭夺下了两座城池,看起来十分可靠,然而杨广的心思太难猜,有用的人用与不用却是未必。

“君命不可违,只要以后陛下不会跟我说三年之约,一切好说。”冲在前面还是守在后面,其实有什么关系要,李昭又不在意。

反正本事已经显露出来,以后还怕没机会,明显在众人都抢着要立功,想在杨广的面前露脸的情况下抢,那不是成为众矢之的?

好不容易才从众矢之的里脱离出来,李昭丝毫不想再重蹈覆辙。

刘文静听完李昭的话可是放心了,冲着李昭道:“三娘子看得透彻,文静也就放心了,争功不急于一时,有本事的人,功劳总会自己送上门来的,三娘子只管放心。”

听听刘文静这意味深长的话,李昭能点名要这号人物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其实李昭并不了解历史,所有的一切所谓的历史,也就是初高的时候知道一点,关乎平阳昭公主的一切,都是大学的时候认识的历史系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的,但具体的唐朝如何灭隋,而在隋朝自取灭亡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她是一概不知。

不知也没什么,李昭还是可以根据眼下的情况,局势分析出来,天下大乱,根子已经埋下来了,以后会怎么乱,乱成什么样子,眼下杨广倾举国之力而欲亡高句丽,关系重大。

而李昭得了本溪之后,因着与新城中间还有间隔其他的城池,得了两万的人,李昭便一口气将本溪到新城的所有城池都拿下,令自己形成了一条不可攻破的防护线。

杨广在调集兵马的时候接二连三接到捷报,到后来都麻木了,最后就连朝中的大臣们一听说高句丽送来战报都会随口问上一句,又夺下什么城池了?

等杨广调集兵马,也告诉高句丽的人,他们将会举一国之力而亡高句丽的时候。高句丽的兵马全都调往与隋的边境所在,不说从李昭的手里抢回城池了,还是先护着没丢的城池要紧。

李昭看出高句丽的战术有变,他们不想再从李昭的手里夺城,李昭却想再接再厉夺他们的城。

一向只用计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