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书门 - 玄幻小说 - 逍遥小儒仙在线阅读 - 第411章:用迷信打败迷信

第411章:用迷信打败迷信

    赵洪山又应付了一些三品大儒的询问之后,终于还是找到了李长安。

    “现在就把消息放出去,会不会有点太早了?”

    “书院的压力不小,你的压力更大,那帮家伙肯定已经知道了真相。”

    “你信不信,现在三院一监,肯定在想办法对付你。”

    李长安笑着说道,“他们想对付学生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只要不直接弄死我,怎么着都行。”

    “新建一司这件事太过重大,肯定瞒不住的。”

    “越早传出去,对书院的好处越大,不仅可以吸收更多的文士,而且也能早做安排,让更多同窗进入官场。”

    赵洪山轻叹一声,“书院占了你太多便宜。”

    “赵贤公若是觉得过意不去,不如送几页圣人手书给学生?”李长安笑道,

    “要是圣人经文就更好了。”

    “圣人手书?圣人经文?”赵洪山眼睛顿时瞪得滚圆,“你要这些宝贝干什么?”

    “修炼武道还要这些?”

    李长安解释道,“学生这不是也想恢复文道嘛,研读圣人经文,若是有了领悟,兴许能找到新的文道之路也说不定。”

    他也只是随口一说,圣人手术乃至更高层次的圣人经文,这种东西都是圣品,谁能轻易拿出来?

    也就只有乌山郡那三个败家县令,为了保命才不得已拿出来。

    这几日他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研读。

    虽然只是三页纸,上面的内容也都颇为平实。

    但每一个字都氤氲着淡淡的道韵,一旦沉浸其中,仿佛能听到有人在诵读这些文字,沟通着冥冥中的文道至理。

    而且即便是再普通不过的纸张,都有精妙的暗纹隐现,哪怕不看上面的文字内容,光是研究这些纸张暗纹,都似乎能参悟出一些什么。

    若是长期研读,兴许可以领悟出一些法门,无论是印刻文法,还是施展文法,驾驭文气,都有极大帮助。

    而这,听三县县令后来说,只是圣人在成圣前的亲笔手书,因为成圣之后,得到了气运灌注,才拥有此等神妙。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圣人手书或是经文。

    但李长安已经很是满意,每日都要研读到深夜,仔细体悟其中的道与法。

    原先得到了四字圣文,也在羊脂玉书上熠熠生辉,仿佛找到了正确的参悟途径。

    正是因为此,李长安才会随口这么一说,但并不抱什么希望。

    毕竟这样的宝物太过珍贵。

    这是直接触及圣人之道的至宝,即便是三品大儒,都很难拿出来。

    可是没想到赵洪山却在思考。

    最终说道,“圣人经文书院也只有一部,那是开院先圣在成圣后,写下的经文,被供奉在文圣宫,除非成就三品大儒,否则还是别想了。”

    “非三品文士,哪怕只是看一眼,都会被直接镇压,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会伤到文道根基。”

    “但我这里有圣人成圣前的手书残篇,倒是可以给你参悟。”

    李长安震惊不已,说话当即就变得有些结巴,“还,还真有啊?”

    这时候轮到赵洪山笑了,“你对书院有极大的贡献,书院又怎会负你?”

    “不过这些手书残篇,要等你来京城之后才能给你。”

    “要不然就得等我下次去南方,亲自交到你手上。”

    “虽然不是直接圣物,但毕竟和圣人有关,太过珍贵,只有面对面交到你手上我才放心。”

    李长安摸了摸脑袋,而后笑道,“那学生可就不客气了。”

    “你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三院一监不敢对你下死手,但就怕会有其他人不知死活。”

    赵洪山不忘叮嘱道,“金缕衣时刻记得穿在身上,睡觉也别脱。”

    “贤公放心,学生一定不会掉以轻心。”

    李长安放下千里传音符,而后便继续翻阅宛川府其他各郡送上来的卷宗。

    ……

    乌山万众大坝之事,很快便传遍了大晋。

    所有人都知道了捐银援助筑坝石的事情,但是并没有把刻名祭祀公示出来。

    这也是户部在朝议上商讨之后定下的方案。

    他们希望因为这些捐银,能让乌山郡百姓感受到大晋的关怀,更好地帮助乌山郡归附。

    万一把祭祀放到明面上来说,会引发乌山百姓的心理失衡,反而会影响乌山郡百姓的归附之心。

    只要捐银超过百两,筑坝石便会直接刻上名姓,不会对其他事有任何影响。

    这段时间,各地捐赠的银两已经陆陆续续汇集到各府,由户部地方各清吏司的主事统一管辖,运送往南方,交由南巡镇抚司查验。

    李长安在南巡镇抚司内部,也发布了命令。

    所有捐银者手中都会有捐赠票券,哪怕是一两银子都可以追根溯源。

    但凡有任何贪墨银钱,篡改名姓之事,一经查出,全部抄家。

    此令由南巡镇抚司通告全国,传至各地郡县。

    经手官员也都以文箓向圣人立下誓言,确保无虞。

    九月初,

    准备了近一个月的大坝,开始破土动工。

    一切工事有条不紊地进行。

    李长安也终于能把精力抽出来,仔细梳理宛川府的农耕之事。

    在他的构想中,南方三府未来将会成为大晋的粮仓米仓,而且要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农耕产业。

    届时,将会由各地供销局集中收购,送往大晋各地。

    既能保证当地百姓种粮有钱赚,也能保证各地粮食供应。

    同时,也要尽可能形成区域内循环,丰富南方三府的内部产业。

    而在其中,梳理好各地种植品种,官府给出相应支持引导是重要一环。

    这是生产环节。

    而另一环,便是各地供销局,打通循环,让南方三府彻底流动起来。

    既能稳定物价,也能保证百姓收益。

    平遥府和阳翟府已经梳理的差不多了,如今只剩下宛川府。

    李长安一边整理宛川府的卷宗,一边把对供销局的内部建设构想写在一边。

    临近中午,封不疑急匆匆赶来,

    “大人,事情准备的差不多了,估计今天就能发动。”

    李长安放下手中的笔,起身活动活动筋骨,脸上露出笑意,“孩子们的那些民谣学的怎么样了?”

    封不疑笑着点头道,“学的都不错,有糖吃,一个个学的都很快。”

    李长安走出书房,感受着外面的阳光,“接下来就看百姓们自己的想象了。”

    到了下午,

    正在清理燕水河道的一个乌山郡百姓,从河底淤泥里挖出了一尊石像,顿时引来其他百信的围观。

    这个石像太古老了,上面的印刻都显得模糊,透露着时间磨损的痕迹。

    而且上面似乎流转着别样的光泽,一看就不是凡品。

    十几个百姓合力才把石像拖了出来。

    一个眼尖的百姓看到石像背后的字,当即惊呼出声,

    “快,快看……石像背后有字!”

    众人纷纷看去,有一个老者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好像是数百年前的文字,和我们现在的字有不小差别!”

    “估计只有县令才能看得懂,传承了八百年,应该有一些古籍,上面就能有这些文字。”

    这尊石像很快就惊动了督工的差役,而且迅速上报。

    好几名主事亲自过问。

    这样的石像太过惊人,应该蕴含着重要的隐秘,很可能自大晋立国之时就已经有了。

    西林县县令很快就赶了过来,看到石像背后的字,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他想到了那张俊秀的年轻面孔,想起了他亲自写给自己看的那张纸,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出来,

    “龙神落,万物生。文碑立,百姓安。”

    wap.

    /91/91751/3155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