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书门 - 历史小说 - 从百户官开始在线阅读 - 第四百四十七章 人算不如天算

第四百四十七章 人算不如天算

    李士实看着宁王那一副郑重的模样连忙道:「王爷折煞臣了,臣蒙王爷厚爱,敢不誓死以报!」

    宁王眼睛一亮,无比期待的看着李士实道:「还请先生教我,孤王要如何方才能够夺得天下?」

    在宁王心中,他这一生唯一的一个目标就是能够将天下夺取到手,为此他可以付出任何的代价。

    李士实捋着胡须,缓缓开口道:「若是早一年的话,臣绝对不会劝王爷早早的举起大旗谋夺天下,但是自那李桓成为当今天子的宠臣,尤其是那李桓竟然想要学前人搞什么变法,可以说是就连老天都站在王爷这一边。」

    听李士实这么说,宁王心中泛起几分得意之色,连连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说来这李桓还真的是孤王的福星呢,若非是他蛊惑那小天子搞什么变法的话,又怎么可能会让那昏君人心尽失,若是那昏君不人心尽失,本王又如何能够顺利夺取天下。」

    李士实点头道:「王爷明白这些就好,如今那李桓变法,已经是让当今天子失去了天下士绅之心,前不久那一场叩宫大案更是让其失去了天下读书人之心,王爷说这是不是天赐良机?」

    朱宸濠连连点头道:「所以说这是上天都在助本王啊!若是他日本王能够顺利登的大宝的话,定要重重赏赐那李桓才是。」

    说话之间,便是朱宸濠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李士实也是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他当然知道朱宸濠这么说只不过是在开玩笑,毕竟朱宸濠想要夺取天下,那么所能够依仗的就只能是那些痛恨李桓以及当今天子的士绅以及读书人。

    可以说只要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那么做为当今皇室宗亲的宁王方才有成功逆袭的可能。

    捋着胡须,李士实缓缓道:「王爷千万莫要学那昏君,竟然相信李桓那女干贼的蛊惑,自毁长城,难道他就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够坐稳皇位,完全是因为天下士绅以及读书人的认可以及支持吗?若是没有这些人的支持,他又怎么可能坐得稳江山,须知自古以来,这天下便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王爷切莫忘记这点才是。」

    朱宸濠郑重的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本王知晓。」

    李士实随即便道:「如今时机已至,王爷可以派出手下心腹之人前往江南之地,悄悄联系安歇地方上的豪绅,王爷只需要稍稍流露出一点想法,到时候保管会有人想要做那从龙之臣。」

    听得李士实这么说,朱宸濠稍稍沉吟一番便道:「不知谁人可替本王前往江南走上一遭。」

    朱宸濠可不是傻子,他很清楚能够替他联络之人绝对要是他心腹之中的心腹,毕竟这一任务既是天大的机缘,同样也是蕴含着无尽的危机。

    毕竟谁也不敢保证江南之地的那些士绅、豪强之中有没有人对当今天子誓死效忠,万一到时候联络之时惊动了这样的人,那么被派去联络之人可是会有性命之忧的。

    当感受到朱宸濠的目光向着自己看过来的时候,李士实连忙道:「王爷,臣举荐一人,有此人出马,当可无忧。」

    朱宸濠带着几分期冀看向李士实,而李士实这是缓缓道:「王爷莫非忘了刘兄不成!」

    朱宸濠愣了一下,随即反应了过来,深深的看了李士实一眼,而李士实则是毫不避讳的同朱宸濠对视道:「王爷不妨想一想,宁王府之中,有何人比刘兄更适合此任,要知道刘兄在江南人脉可是相当之广的,尤其是一点无人可以同刘兄相比。」

    朱宸濠带着几分疑惑道:「什么?」

    李士实淡淡道:「刘兄可是前阁老王鏊王老大人的门生,而且还颇得王老大人看重,若非是当年王老大人在朝中受到压制的话,刘兄怕是早就得王老大人庇佑青云直上了。」

    说着李士实向着朱宸濠道:「如今王老大人被女干贼李桓逼得辞官归隐江南,若是此时王爷请刘兄前往延请,未必不能够请的王老大人出山相助,若是能得王老大人出山相助的话,以王老大人的人脉关系,王爷在江南之地必然可以一呼百应,应者云集。」

    啪的一声,朱宸濠听了李士实的一番分析当即便是击掌赞叹道:「好,好,孤得先生,如鱼得水也!孤王这便请刘先生亲往江南,延请王老大人出山相助本王。」

    正德五年,开年天子嫡长子降世,算是开了一个好局,随即天子大开恩科,天下士子为之欢欣鼓舞。

    都说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如今这个时代,想要进入朝堂,只有科举一途可走。恩科定于正德五年五月十一日,天下士子得知消息之后几乎是第一时间便星夜兼程的赶往京师。

    路途近的倒也罢了,若是路途远的,单单是赶路都要花费两三个月的时间。

    王阳明虽然说被提点为恩科主考官,但是这会儿王阳明的注意力却是没有放在恩科这件事情上面。

    随着将近一年的准备,去岁虽然说大明开始施行变法,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官绅一体纳粮这些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开始试行。

    就算是已经走完了清查田亩以及丁口这一流程的摊丁入亩也不过是勉强算出了如今天下田亩以及丁口的大致数量。

    这算是走完了第一步,便是这一地步也是足足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李桓大杀特杀了一批欺上瞒下的官员的强烈威势下,方才勉强完成。

    接下来最重要的便是正式施行征税,并且施行官绅一体纳粮。前面的一切都只是基础,如今才是真正的到了动真格儿的时候。

    大明税赋分为夏税以及秋税,如今夏收将至,也正是代表着新政即将执行,在这个关口上,就算是不久之前便被天子点为恩科主考官的王阳明,注意力也都放在了这一次税收征缴上来。

    毕竟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官绅一体纳粮,放眼大明绝对是第一遭,这些政策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大明绝对是有利的,但是有利就有弊,这一点无论是李桓还是天子又或者是王阳明都看的分明。

    真正的弊端就是此番变法严重的伤害到了大明的统治阶层,无论是士绅还是地方豪强又或者是官员、勋贵、宗亲,这些真正掌握了大明话语权的阶层无一例外,尽皆是受害者。

    说实话对于一次性涉及到如此多的阶层,朱厚照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

    不过所幸的是天子亲自出面压下了宗室的波澜,李桓联合英国公、成国公,许诺扶持勋贵一系重返朝堂,算是安抚住了勋贵集团的大部分人。

    如此一来,真正可能会出意外的也就是那些士绅以及地方上的豪强以及从中执行政策的诸多官员了。

    不过对于这些人,李桓倒也不是太过担心,李桓坚信这些势力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其他不说,就看本来反对的百官之中这些日子里大量倒向他以及王阳明麾下的官员数量就知道这些人从来就不到齐心协力。

    况且有京营数十万精锐大军在手,便是真的出现了地方动荡的情况,李桓也有足够的信心将之镇压。

    大明正德五年夏,天南地北的士子云集于京师,为即将开启的恩科做着准备,与此同时朝廷派出大量的巡查官员奔赴天下各地开始亲自督导巡查这一次的夏税征收。

    在李桓的命令之下,这些派往地方上的官员直接与地方上的锦衣卫配合,下到州府一级,以确保夏税征收能够按照新法执行。

    当然如果说可以的话,李桓甚至想要将巡查人员派到县城级别,只可惜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当中,便是朝堂以及地方上有不少的官员倒向他和王阳明一系,但是相比

    之下,他们所能够信任的人手还是非常的短缺的。

    纵然是先前王阳明已经主持过一届科举,名义上座下有着数百新科进士的门生弟子,这些人抛开因为其自身阶层注定不可能从李桓、王阳明成为同道中人的,真正能够为他们所用的其实连一半都不到。

    不过这次被朝廷关于新政巡察使的官员不少都是这些新晋官员,这些官员不敢说百分之百的支持新法,可是至少能够为李桓、王阳明、天子所用不是吗!

    户部衙门

    历来税收的征收都是由户部主持,所以说这一次夏税征收自然也是通过户部,无论是李桓还是王阳明,如今都在户部亲自坐镇。

    厅堂之中,王阳明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一份份地方上呈报上来的公文,在其身边则是来来往往的大小吏员,尽显忙碌之相。

    与之相比的则是坐在不远处的李桓,只不过李桓却是不像王阳明那般的忙碌,而是显得有些悠闲,竟然还有闲暇在那里品茶。

    看着王阳明那一副忙的不可开交的模样,李桓看了看外间的天色不禁冲着王阳明道:「先生忙碌了一上午,不妨歇息一下。」

    说话之间,李桓已经是行至王阳明近前,强行将王阳明给拉到茶桌之前坐下,王阳明被李桓自案牍之中扯了出来,脸上带着几分无奈苦笑道:「冠军侯不知本官要核对地方上呈报上来的税收数据吗?」

    李桓微微一笑,给王阳明将茶水倒上道:「自然知晓,不过事情做归做,可是人也不是机器不是,该休息还是要休息的,如果说先生就这么累倒了的话,那么这次夏税征收之事将由何人来主持,所以说先生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自身。」

    喝了一口茶水,王阳明看着李桓道:「本官说不过你。」李桓笑了笑道:「那是因为我说的有道理!」

    说笑之间,李桓神色一正看着王阳明道:「这两日地方上呈报上来的文书陡然增多,莫不是夏税征收不顺利?」

    算一算时间的话,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许多地方上的夏税征收差不多应该进入了收尾,甚至京畿之地可能都已经完成了夏税的征收,地方上的夏税征收情况自然也要呈报于户部汇总。

    听了李桓的话,王阳明深吸一口气,看着李桓道:「总体而言此番税收还是颇为顺利的,天下间大多数的士绅、豪强在面对朝廷的时候终究是不敢直接对抗的,哪怕是心底有再多的不满,除非是想要造反,否则的话,他们也只能乖乖配合。」

    李桓闻言冷夏一声道:「哼,先生也别替他们美言了,这些人是什么德性难道先生还不清楚,如果说这次不是有锦衣卫的人死死盯着,并且陛下亲自下旨昭告天下,但凡有不配合朝廷新政并且阻挠新政者,皆以谋逆罪论处,恐怕这次夏税征收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乱子来呢。」

    江南苏州府钱塘县

    江南之地谁人不知钱塘林氏甲半城,就是说林氏一族在钱塘之地势力之大,财富之巨,可比半个钱塘县城。

    钱塘林氏占地数十万亩,而且尽皆是良田,可以想象林氏在钱塘县到底是何等豪横的存在。

    然则就在数月之间,堪称钱塘一霸的林氏却是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蒙受了灭顶之灾。

    话说被林氏一脉寄于莫大厚望,有望高中进士,进翰林院,乃至未来有朝一日入阁拜相,将他们林氏一族推向巅峰的林苑,在林氏的推波助澜之下,再加上本身才学不俗,为人处事圆滑,在江南士林之间可是有着极大的声名。

    可以说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凭借着林苑这些年积攒下的人脉关系以及声望,纵然是江南不入内阁,也是九卿在望,庇护林氏数十年绝对不是问题。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场叩宫大案,不单单是让林苑

    这位林氏龙凤就此天折,更是给林氏带来了灭顶之灾。

    以林氏一族这么多年的底蕴,折了林苑这么一棵顶梁柱虽然说rou痛无比,但是也不至于说是灭顶之灾,真正让林氏感到绝望甚至对李桓乃至天子恨之入骨的则是天子的一道旨意。

    林氏一族但凡身上有功名者尽皆剥夺,三代以内子弟尽皆不许科考。【求月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