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书门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在线阅读 -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琉通天下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琉通天下

    陈文哲之前第一次坐船,在长江上寻宝的时候,那条游轮上的奢侈品,居然是一些外国品牌的玻璃制品,这能忍?

    就算是单纯为了撑起一家国内奢侈品玻璃品牌,陈文哲也需要努力一下。

    而博山琉璃工艺,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果真做琉璃制品,不说复制古代的一些工艺品,只是现代的一些作品就足以。

    像是鸡油黄的玉壶春瓶,鸡油黄的仿汉代编钟,这些不是创新?

    其他的琉璃还有很多,像是栩栩如生的灯工料景,色彩斑斓的琉璃花球,诗意隽永的琉璃内画,鬼斧神工的套料雕刻……

    “御炉”烧,“御匠”忙,这一次陈文哲真是完完整整的继承了皇家御窑传人的技艺。

    那位间接传授给他技艺的老人,居然是博山孙氏和颜氏的子孙。

    要知道这两家当年在博山可是十分出名,因为他们的家族从明代就给皇室制作琉璃制品。

    淄市博山区是琉璃之乡,在自然资源、历史因素、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积淀深厚,是琉璃生产重镇。

    博山琉璃种类繁多,工艺精绝,在几百年时间里曾引领我国琉璃发展的主方向。

    这一次,陈文哲仔细梳理了得到的琉璃烧制工艺,感觉其制作的品种,还真不一定比瓷器少多少。

    甚至很多瓷器,都是可以用琉璃来取代的。

    还有很多瓷器上的工艺,也可以用在琉璃之上。

    也是这一次,陈文哲发现,琉璃烧制的时间居然很早,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早。

    博山琉璃生产源于何时,因史料与实物所限,不好确定。

    20世纪80年代,博山挖掘出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元末明初琉璃作坊遗址。

    故一般意义上,把博山琉璃的起源,定为元末明初时期。

    考古专家同时指出,该作坊遗址规模庞大,出土器物在器型及技术手段上都极为成熟。

    以此推断,博山琉璃的起源或应更早。

    朱晓丽在《华夏古代珠子》一书中,通过大量搜集调研,得出如下结论。

    至少从南宋开始,我国的博山琉璃珠与印三的珠子,平分了菲律宾的珠子市场。

    这说明在南宋或更早时期,博山地区已经有琉璃生产,且已形成一定规模。

    明洪武年间,博山琉璃的生产已具较大规模。

    此时博山已成为全国琉璃生产销售中心,生产的琉璃器皿已远销全国和世界各地。

    洪武初年,宫廷内官监在博山设立专制“贡品”的琉璃作坊,由孙克让总领其事。

    据《明史》记载,明朝宫廷中设有“内官监”,是宫中“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

    那个时间,凡国家营造之事董其役,御前所用铜、锡、木、铁之器日取给焉。

    而且其“外厂甚多,各有提督、掌厂等官”。

    颜山孙氏,为博山琉璃行业中最早加入匠籍成为“御役工匠”的家族。

    据《重修颜山孙氏族谱序》载:“吾族原籍枣强。洪武三年,始祖克让迁居青州府东关东南隅,后又迁居笼水。昔为益都孝乡之颜神镇,今改隶博山县是也。应内官监青帘匠,业琉璃,造珠灯、珠帘,供用内廷。”

    又据孙克让的九世孙,清康熙二年任内秘书院大学士孙廷铨所著的《颜山杂记》载。

    “炉座者,余家自洪武垛籍,所领内官监青帘世业也。惟国家营建郊坛飨殿,则执治其根扉帘幌之事。……隶籍内廷,班匠事焉,故世执之也。”

    自此之后,孙氏家族作为在籍的宫廷匠役,管理着一部分入了匠籍的“轮班匠”,为明宫廷提供琉璃贡品长达275年。

    同一时期,博山蒋氏、钱氏及其他家族纷纷涉足琉璃行业。

    他们或以生产为主,或以销售为主,将博山琉璃推向全国。

    《颜山杂记》中描述,博山琉璃的销售情况是“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

    故明嘉靖《青州府志》直接点明“琉璃器出颜神镇”。

    并补充说“以土产马牙、紫石为主,法用黄丹、白铅、铜绿焦煎成之。珠穿灯、屏、棋局、帐钩、枕顶类,光润可爱。”

    清康熙十一年《益都县志》也记载:“(琉璃)颜神镇居民独擅其能,镇土瘠确而民无冻馁者以此。”

    清康熙初年,内务府设造办处,负责cao办皇宫的造办采办事宜。

    由于康熙皇帝对西洋玻璃制品非常感兴趣,遂于康熙三十五年传旨造办处分设玻璃厂。

    主要生产玻璃鼻烟壶、瓶、碗、渣斗等器物。

    起初,玻璃厂中的匠役,都由西洋人充任。

    后来,除少数外国人外,主要从博山征调。

    所用琉璃料条等,也大都在博山生产。

    博山的玻璃炉被誉为“御炉”,而博山的工匠则被称为“御匠”。

    华夏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及清乾隆二十二年《工部为咨事都水司案呈先准内务府文》等史料,均记载了博山琉璃工匠,在清宫制作琉璃产品的情形。

    这些被征募的博山琉璃工匠,先由府衙在炉行中选拔技艺高超者送到巡抚衙门,再由齐鲁巡抚衙门负责将他们送至工部,交造办处服役。

    这些琉璃工匠,在将博山琉璃生产技艺,带入皇宫的同时,也将皇宫和外国琉璃生产技艺带回博山。

    在造办处服役的博山琉璃工匠,要按皇帝亲自指定的样式和数量,来完成各种琉璃器的制作。

    生产出来的琉璃器,除皇帝自己把玩外,还大量地赏赐给王公大臣和外国国王。

    当时博山的琉璃制品,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并且“琉”通天下!

    特别是自嘉庆朝起,明朝国力衰退,琉璃厂风光渐失,琉璃制作技艺整体下滑。

    反而是博山琉璃生产,却随着时尚的变化和市场导向,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

    咸丰前后七八十年时间里,博山琉璃业空前繁荣。

    这一时期经营范围扩大,器物类型多样。

    像是鼻烟壶、烟嘴、仿制玉饰等,屡有创新,以迎合市场需求。

    (本章完)